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玉器投资者的新宠

 原本平静的收藏品市场今年突起波澜,和田玉的价格出现大幅度、成倍的增长,每克从原来的20多元猛涨到100多元,少数品质优良的甚至达到了上千元。    投资价值也打养身牌     近些年来,珠宝玉器市场日渐繁荣,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珠宝玉器首饰贸易额达到1000多亿元。     投资者的目光开始聚集到玉器上,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的说法。除了玉的象征意义之外,玉也具有非常多的实际用途。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人们也因此大量制作玉枕、玉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防病。另一方面,由于玉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玉石会随着不断地开采而越来越少。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近几年由于大量开采,昆仑山冰川以下的玉矿已开采告罄,除了档次较低的“山料”之外,“籽玉”和“山流水”这类的上品已基本采不到。     众多的玉器商都认为,市场紧缺,供需关系紧张,必然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而且,新疆和田玉又被制成奥运徽印———中国印,再一次确立了和田玉是玉中极品的地位,和田美玉的价格有继续升高的潜力。     据了解,由于玉器兼备了装饰养身和保值升值这两大特点,加入到玉器收藏行列的人越来越多,玉器收藏者已成为中国书画和瓷器收藏圈之外最大的收藏群体。      投资方向分清品种再出手     玉一般分两大类,即硬玉和软玉。硬玉俗称翡翠,因其主要产地在缅甸,统称缅甸翡翠玉。翡翠色泽鲜艳,呈玻璃光泽,透明度好。常见有绿色、红色、褐色、黄色、紫罗兰色、蓝色和白色等,其中以绿色为上佳。衡量翡翠质量关键是看它的“种”和“地”。“种”指翡翠的结构和构造,新“种”的翡翠,质地疏松,粒度较粗且粗细不均,杂质矿物含量较多,老“种”则相反。“地”是指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有色有种”为高档翡翠,“无色无种”的翡翠则是低档货。     软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出产,光泽滋润,常带有油脂光泽,常见颜色有灰色、白色、青色、绿色、暗绿色等,品种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

红山文化热引发古玉回归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专家在赤峰市发现的凤造型陶凤杯,经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件距今6000多年前的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当属“中华第一凤”。     赤峰,自上世纪70年代“红山玉龙”出土后,“凤”又出现在“龙的故乡”,再让世人仰视了赤峰远古文化与中华渊源关系。这个“中华第一凤”,像一阵 文物 飓风,盛刮过媒体网络。今天,赤峰人因为这片热土,曾发源中华民族的“龙凤鹿”原始崇拜,又相继惊现6000年的第一龙、7000年的第一凤,而空前自豪!     几千年来,龙与凤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玉龙成为红山文化玉雕中最夺目的亮点,其独特而精美的器形以及众多的出土数量使它成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种类。同时,“龙的起源”这一流行多年的热点问题又因“中华第一凤”的出土而再度升温。     近日,由中嘉成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组织的《中华古玉文化回归展》专家鉴赏及研讨会,会上就古玉文化及红山文化进行了研讨。专家介绍,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之一,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1954年才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年代大致与仰韶文化相当,约为 公元前 3500年左右,前后经历了至少1000年,是一种有着其完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丰富自身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遗存的遗物中,也发掘出了一批精美绝伦的玉器,随着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与出土,大批早年出土的玉器流散到了国内外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作为同是龙的传人的台湾,同样对祖国的古玉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早在1995年,台湾藏家就曾经来大陆办古玉文化展。近日一组史前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展又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办,其中以红山文化为主的一些石器古玉尤为瞩目,如玉凤、玉弧弯形兽、玉蜘蛛等多件具有红山文化特色风格的玉器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     已是花甲之年的“日月坊”主林敬超,其收藏的古玉,被誉为海外遗珍复归而传为佳话。他中等身材,操一口普通话。说起藏玉,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这些玉器是从美国、新加坡、东南亚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收集来的,此次参展的红山文化古玉,主要来自一位于上世纪初在大陆居官、原籍辽宁省后又移居台湾和美国的资深收藏家手中。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吕济民先生对记者说,收藏品在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台

古玉鉴定八种方法与断代常识

圖片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收藏研究、市场经验总结以下八点鉴定方法,部分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这八点方法的作用可以互相转换,并作为依据对古玉器辨伪作综合分析判断。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一、工艺痕迹鉴定   古玉工艺就是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方向不一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并有层次感。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匀净、干净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电动砣具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    二、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

歷代玉器風格

紅山文化(3500-2500BC) 紅山文化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地區,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紅山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二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紅山文化的玉料除了岫岩玉外, 有許多是透閃石玉。 紅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玉器大多取材大自然之飛禽走獸, 寫實與抽象均頗具神韻, 紅山文化的玉器造型多以圓形的弧線為主, 其特色是原始及質樸, 剛勁挺拔, 渾圓飽滿, 以形取勝. 大多數的玉器具有同面的內部貫穿喇叭形孔, 俗稱像鼻孔, 孔道彎曲, 外寬內窄, 孔壁呈現薄砣具所琢出之細陰線. 紅山文化玉器的形制甚為多樣化, 玉龍玉鳥則為典型的造型, 而且被認為是後世玉器中龍鳳圖騰起源的重要證據, 本網站的龍鳳玉刀, 已經明顯出現同一件玉器上龍鳳組合之紋飾。   良渚文化( 3400-2250 B.C.) 良渚文化距今約四,五千年, 主要分佈於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魏文成認為夏朝首都——夏邑即現在發現的良渚古城遺址。而良渚古城的建城時間為距今4050年,這正好與大禹繼位於公元前2049年相吻合,而且大禹陵也在浙江會稽山麓。這也是一個明證。同時,“良渚古城”,根據碳14測算,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秊左右的歷史,良渚古城也有至少4050秊以上的歷史,這應該屬於夏朝歷史的時間範疇之內。 良渚玉器以玉琮, 玉璜, 玉鉞為主. 主要紋飾為神人獸面紋. 制玉工藝技術精湛, 細如髮絲的陰雕線是代表作. 良渚文化玉器至少有兩項值得注意的要素. 一是其神人獸面紋對後世玉器紋飾的重大影響, 一是良渚文化玉器與祭祀或重大事件的關聯性.就前者而言, 良渚文化玉器之神人獸面紋系後代神面紋之先河, 如春秋玉面具的主體架構是, 而神人獸面紋中之爪狀紋飾, 則形成商及西周龍紋中的盤繞爪形腳. 就後者言, 許多良渚文化玉器在製成後, 某些部位再被挖成光滑的弧形, 似乎作為祭祀或重大事件的紀錄. 精美絶倫的良渚文化玉器系中外藏家的最愛, 難怪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一直身價不菲.   三星堆文化( 1600 B.C.-221 B.C.) 有研究認為夏朝軍隊敗退到四川盆地建立了巴蜀文明即胡(虎)文明,在經過一千多年,在秦朝時巴蜀文明最終被秦朝所滅。夏朝後裔被迫離開四川盆地,走

古玉鑑定鑑賞與鑑價實務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的民族. 中國古玉的歷史可以遠朔至八千年前興隆窪文化時期. 古代中國人將君子比德於玉, 對玉的鍾愛, 可見一斑.  許慎說文解字云 :  「 玉, 石之美, 有五德者. 潤澤以溫, 仁之方也. 鰓理自外, 可以知中, 義之方也; 其聲舒揚, 專以遠聞, 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鋭廉不忮, 絜之方也 . 」  玉之所以可愛可貴, 就是因為玉質溫潤光澤, 玉理紋路細緻, 玉音清脆悠揚, 玉料堅硬不撓, 玉色清明剔透. 一件精緻美好的玉器, 把玩在手中, 視其色, 聽其聲, 觸其質, 感其理, 悠遊其中, 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有關出土古玉的鑑定

第一篇:出土古物鑑定秘笈 對於全國各地古玉器的鑑定,由於玉器的出土地點、坑口環境、風土習俗、宗教禮儀等因素的不同,玉器本身所具備的特徵也不同,因而鑑定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所以鑑定時,必須綜合考慮古玉的各種特性,決不能因為某一件器物或是某一特徵以前沒見過,抑或是國家館藏沒有,就一棍子打死。 我們必須要運用科學、辯證、理性、全面的方法去鑑定。 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只有通過長時間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的對玉器進行盤玩、觀察、試驗、總結,你才能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鑑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不會打眼。 出土古玉的鑑定,有人覺得先鑑定工藝特徵,也有人說先鑑定玉質。 我通過大量實踐認為:這些想法值得榷。 現在如果再採用古代的加工方法製作,完全可以仿造出古代的工藝。如果是老玉新工,估計打眼是十拿九穩的事。 說,工藝文飾在鑑定過程中,主要還是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 如果一件玉器的新、老都斷定不下來,斷定它的年代是否還有意義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樣的道理。 綿延8000年的玉文化史,從考古發掘看,中原地區真正使用和田玉,是從商代開始,戰漢才得到廣泛使用,並且受禮制所限,更多的還是就地取材,特別是一些陪葬玉器,更是用料一般。 所以,玉質的鑑定,並非是鑑定玉器新老的首要因素。 我沒有從玉質,專業理論術語等方面談起,是因為很多專家的書籍上已經講的非常全面、具體,這裡不必要再浪費紙墨。 下面我分別從古玉的沁色、鈣化、包漿、形變、土蝕現象、加工工藝等各方面的成因,鑑定要點一一解說,因為這些特徵是玉器在土壤中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自然變化形成的,也是鑑定玉器最根本的要素,很多特徵更是仿造者無法企及的,所以從出土玉器本質的變化特徵說起,才是科學的,比較有說服力,更是鑑定古玉的根本。 在鑑定運用時,這些方面絕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繫或是同時存在的。 所以,必須幾方面的特徵同時具存,才能下結論,否則就會以偏概全,繆之千里。 以下是自己多年來通過學習,實踐總結的經驗,因為才學疏淺,有的觀點乃筆者管見,難免有不周之處,望大家給予誠懇地斧正。 一、沁色鑑定: 1、成因:我國著名材料學家劉如水先生從微觀上解釋了沁色的成因,這一觀點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也和本人的思想不謀而合。 他認為:玉器長久的埋在密閉的墓穴或是土壤中,受土壤

和闐玉古玉的肉眼鑑別

和闐玉古玉的肉眼鑑別   中國是世界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文物遺存很多,在這貴文物中,古玉器是一個寶庫。中國的出土和傳世玉器,數以萬計,這是光輝的中國歷史文化的見 證,是價值難以估計的珍寶。對于這些古玉器進行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在古玉器的研究中經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玉質問題。也就是說玉器是由什麼玉石材料制作 的,玉石產在什麼地方。 和闐玉在古玉器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鑑定古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肉眼鑑定法、礦物鑑定法、化學鑑定法等等。   對一件古玉器的玉質進行肉眼鑑定,可以對它的物理性質,如質地、顏色、光澤、透明度等進行觀察,初步判斷玉質種類。肉眼鑑定,對各特征要綜合考慮,不能只看一點。   顏色   和闐玉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基調,色調比較均勻。白色的白玉,特別是羊指玉為和闐玉所特有。岫玉和南陽玉也有白色的,但沒有和闐玉正,有的還帶有綠色等 雜色。青色的青玉,有時與綠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點,它介于藍與綠之間。和闐玉子玉有的有皮色,皮色色調多為褐色,限于局部。古玉有 的浸色後表此也成褐紅色,但浸色的常不均勻,色澤較深。   質地   和闐玉質地致密細膩,滋潤柔和,具油脂光澤,給人以柔中見剛之感,白玉尤為明顯。其它玉石也有質地細膩的,但是滋潤和油脂光澤不及和闐玉。清代陳勝 《玉記》所載:和闐玉“玉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堅密,聲、音洪亮”。這些都是和闐玉典型特征表現。   雜質   和闐玉質純,雜質極少。雜質常見為鐵質和石墨。鐵質多分布于裂紋處,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石墨呈黑色,分布于墨玉中,或呈星點狀、集合體狀,在 白玉中呈現黑色星點,或雲霧狀、條帶狀黑紋等,其它玉石一般沒有此情況。大理岩可見類似情況,但大理岩非玉石,粒度也很粗,易于區別。   硬度   和闐玉摩氏硬度為6.5~6.9,用鋼刀刻不動,與其它玉石硬度相近的玉石有翡翠、南陽玉、玉髓等。           ──和闐玉的工藝鑑定   一塊玉石能否作為制作玉器的玉料,不僅要進行礦物鑑定,而且必須進行工藝鑑定。工藝鑑定就是琢玉工藝過程中的選料。中國使用和田玉制作玉器歷史悠久, 已積累了工藝鑑定和田玉的豐富經驗。古人謂之玉的“五德”,也是鑑定標志,其主要包括

<玉璧> 人养玉一年 玉养人一生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3种。     玉石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就有大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薛家岗文化黄家堰遗址出土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资讯标题:试淡玉璧的渊源用途与鉴定。       明代玉璧数量较多,品类繁复,加工不精,玉质多为青玉、白玉,还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饰谷纹和云纹者。乳钉纹颗粒圆而大,略扁,周围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明代玉璧主要为佩带之用。玉器专家李久芳认为,在明代,历史上那种大型的刻谷纹、蚕纹、蒲纹和龙纹、凤纹、兽面纹的玉璧,很少出现了。明代玉璧上的螭纹、乳钉纹的圆弯处均呈方折,内圆中显硬直。刻工一般草率、粗犷,阴刻线弯角处有毛丝外露的所谓“绳脚”。     清代玉璧以新疆白玉、青玉为主,还有碧玉、墨玉,这一时期无论朝野都流行系璧。清代玉璧小型较多,璧身较厚,穿孔较小,并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璧。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的玉璧逼真,而且精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玉器专家张广文认为,清官所制玉璧,很大部分仿照汉代作品,主要是谷璧、蒲璧和变形兽面纹璧。谷璧和蒲璧,在造型和工艺上竭力追求汉代特点,但不加作旧处理。这类玉璧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依汉璧样式;另一种是在璧内上直接雕仿汉兽面纹或四灵纹。清代后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只求形似,不求工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af610550101k5zx.html

壁吉祥物象征作用含义

玉壁是六器之一,也是礼器,存在时间很长,从石器时代到清朝,都有玉璧出现。“和氏璧”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可见玉璧对现世仍有影响。   玉璧,指肉径大于中间的扁圆形环状玉器。所谓“肉”是指壁体,“好”是指中间的圆孔,《尔雅》记述:“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玉璧是六器之一,也是礼器,存在时间很长,从石器时代到清朝,都有玉壁出现“和氏璧”和“完壁归赵”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可见玉璧对现世仍有影响。   有人认为玉璧是由研磨谷物的石环状石器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玉璧可能源于原形石斧等原始工具。《周礼》记载,苍壁以礼天,据推测壁的造型来自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概念,用以象征太阳和天宇。实际上玉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壁可以作为权利等级的标志,既可以佩带,也可以随葬,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馈赠品,信物,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按类型划分,玉壁可分为拱壁,系[壁两类:   拱壁[/font]:拱壁为持握,供奉的礼器,包括大壁,谷壁,蒲壁。   大壁-----为天子礼天之用,诸侯献天子也要用大壁。   谷壁-----壁面满雕纵横排列有序的饱满谷纹,寄托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愿望。   蒲壁------壁面蒲纹为瑞草,象征草木繁茂,欣欣向荣,拱壁的形制、色泽与纹饰都与礼天的礼仪有一定关系。   系壁形制较小,一般直径为10cm以内,用于配饰,系于腰部。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又是苍色(青色),故“以苍璧礼天”。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由于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绝大多数并不符合这个规定,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将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均称之为璧。      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众多遗址、墓葬出土最多。这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者是外周不甚圆,有的几乎近似方形;或者璧体厚薄不均匀,璧面不平,有的留有切割痕迹;或者两面的宽度不一致,一面的直径略大于另一面;或者穿孔略微打偏,孔边有斜坡。这期间的玉璧表面光素无纹。打孔有对钻、单面钻两种,使用对钻法打孔的,穿孔中留有台痕。红山玉璧肉的边缘均呈

汉八刀”是什么

圖片
“汉八刀”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2f297d0102duuj.html   变色胖胖虫 http://blog.sina.com.cn/9ly8341           在这个题目之下作出回答,我想多数玩古玉的人同研究中国古代玉工艺的专家都不会感到困难。可是,我们或许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因为解决问题心切,将问题简单化,以为是解决了,其实还没有彻底解决,最终造成了一种不求甚解的结果。另外,我们一向在所谓的“大”和“通”的层次上特别花工夫使力气,却又忽略掉了“小”而“精确”的认识。如若置其玉器自身所携带的种种古人信息于一旁,它剩下的惟有“雕虫小技”的工艺了。所以,从“小”处落眼,也是情理使然。       古代中国玉器的发展流变,到了两汉时期,可以说在种类、造型及工艺诸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特别在风格的典雅、观念的认识同殓葬的应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极。汉代人入地升天,重厚葬,有着品级的达官贵人甚至死后全身上下要裹一层用金线或银线连缀玉片的衣服,并且在人身的九个孔窍里也塞进一块玉。自然,死人的两手里有玉,叫玉握。双目也遮盖了玉,叫玉瞑目。这里,我要讲明的正是“玉塞九窍”的亡人口中之物——玉琀。       汉时期人多以玉蝉作琀,寓意非常明了。蝉由地下洞出得生。除《后汉书?礼仪志下》写“饭含珠玉如礼”的“礼仪”意思,玉琀在亡人口中,无非是要亡人“蝉蜕”复生,灵魂延续。这就是琀,它的形象是一只收敛翅膀的蝉。这里,我要说明,作为琀的物件上是没有孔眼的,个别玩玉的人非要在琀的双目间吻部打眼穿绳佩戴,也不会遭到反对。琀是玉蝉,但并非所有的玉蝉都是琀,因为有着太多的第一回工艺上就已经打了孔眼的玉蝉,它的作用原本就是为了佩戴。一般玩玉的人和部分研究者都叫它们“汉八刀”。       言归正传,说“汉八刀”玉工艺的意思。初入行当,总是听讲“汉八刀”的称谓,这个是“汉八刀”,那个是“汉八刀”的。我听得都晕眩了。翻查过数种专著,不得其果。讨教众人,不得其论。哪一件玉蝉(或琀)是用刀八下子雕刻出来?大概没有吧。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八”并非确指,这就如同“一而再,再而三”的“三”,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三”,都不是确指,而只是一个象征,形容反复其多。这一道理还不算深奥,多数玩

巧识真翡翠只用三招

圖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b8482a010173dc.html 都说翡翠这行水深,B货C货往往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其实,只要了解了B货和C货的特征,掌握初步的鉴定技巧,借助一个10倍的光学放大镜,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翡翠鉴定师。     A货:     翡翠的A货是天然翡翠指天然产生,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抛光,而未使用任何化学、辐照方法破坏其内部结构。在10倍的放大镜下一般会呈现翡翠特有的性质,比如,解理面反光的特性,抛光表现出类似橘皮效应的柔和起伏,显现出脉状的色根以及玻璃蜡状的光泽度。 另外,新型A- 货是在A货翡翠的基础上,只在有色根的部分添加颜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翡翠加色物品,无荧光反应,且不改变比重。目前在不严格的鉴定机构会出具“翡翠A货证书”。此类翡翠在珠宝市场甚至很多名店常见出售,如购买收藏级翡翠切记慎之。     B货:     B货是指经过强酸浸泡后,去除杂质,然后灌注胶质来增加强度的翡翠。因为这类填充物在翡翠间隙内的树脂胶硬度比较低,所以在切磨抛光时候就容易形成,下凹的沟槽和裂痕。另外,由于经过强酸处理,B货翡翠泛有荧光,呈白色,所以底色表现较为透白,这一点在10倍放大镜下也可看出。     C货:     C货就是经过人工染色的翡翠了,这类翡翠,一般绿色染料只能轻轻依附在翡翠的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形成树根状分布的绿色图形。如果在放大镜下看到了“绿树根”那八九不离十是C货了。     B+C货:     B+C货是经过强酸处理后,加入染料再加入树脂填充的翡翠。经过强酸处理后,矿物间的颗粒就会形成较大的间隙,染料加入后沉淀在这些颗粒的表面,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并伴有绿色色带的边界以及B货翡翠的酸蚀网纹特征。在放大镜下看上去,就像“丝瓜瓤”一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b8482a010173dc.html

古玉沁种

圖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f3c9b60100fzm0.html 古玉沁种、特征及相应的形成年代参考时间 本文大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本人经过修改整合完善而成,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多多交流,仅供参考   如下说的年份是沁形成的时间,至于古玉物件是何朝何代,光凭沁色无法准确断代,还要结合器型,纹饰等等,沁色只做古玉年代的推断。常见的清最早是距今366年,明是距今600多年,剩下的您可以自己算算,对照着看。 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古书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五种,并认为西北地区土燥,出土的古玉土沁较重,多为黄色;南方地区土湿,出土的古玉水沁较重,多为白色。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如能得五色沁,则最为贵重,古人有“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       但是沁种五花八门,古玉受沁的名称也很多,这里搜集了古玉中相对权威的34大沁种、特征、产生年代等,大体整理如下。 一、渠沟黄 : 这里的“黄”字统指发生了变色的现象。 玉器 变色先从渠沟之处变化,色泽变深、变旧。要色变到这种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下图尾和抓 二、包浆 : 传世 玉器 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 玉器 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霜尘沁 : 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尘,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下去。要到这种程度,至少120年以上。 四、薄雾沁 : 沁入之物刚刚进入玉皮,尚未进入玉的肌理,就像长了一层薄雾。时间一般需要150年以上。 右图:         五、绺沁 : 绺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水银沁需200年以上。(坊间玩玉人常将古玉沁色中的黑色,称为水银沁,通体沁成黑色的,俗称之为“黑漆古”。古玩界把古玉中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六、薄膜沁 : 不一定布满整器,但已经大面积形成较厚的膜状,使 玉器 不再有原来的光泽。这种膜多由石灰和污泥所沁。时间大约需要200年以上。 七、斑块沁 :

战国玉璧的种类

圖片
战国玉璧的种类(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c7c5c0100efvp.html       玉料呈白色,通体淡黄色沁,局部深褐色沁,玉质温润。纹饰分为二层,外层为减地浮雕法变形饕餮纹,内层为排列整齐的各纹,原始社会晚期及夏、商、西周作为礼器的玉壁,大多光素无纹或仅有简单纹饰,春秋以后玉壁的装饰较以往丰富,这件战国晚期的玉壁即为一例。                       战国玉璧主要有六种:       1、谷纹璧,璧表面排列谷纹有几种。较高的旋形谷纹,清代人称之为卧蚕纹。       2、蒲纹璧,由三种方向的等距平行线,按60°角交叉组成网格纹,平行线为较粗的阴刻线。       3、小勾云纹璧,表面布满隐起的凸丘。其上用阴线琢起小勾云,阴线的主体呈折角形或弧形。       4、孔内带有异兽的璧,一些璧的孔内带有装饰,这就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常见的是一只兽身龙,嘴大,头上有角,长尾,身体丰满,尤其是臀部更为丰满。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圆孔内的空间,异兽呈后仰的团身状,臀上翘,头后仰。       5、轮廓之外饰有鸟纹的璧,多见于璧的两侧。带有镂雕的鸟纹,鸟身朝外,头小尾低,颈及背部与璧相接。       6、双身龙纹与谷纹相结合的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c7c5c0100efvp.html

春秋战国玉器

圖片
春秋战国玉器(5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c7c5c0100gspi.html           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统治了近1000年,其前期约500年,史称西周;后期约500年,史称东周;史学界又将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春秋,后一阶段为战国(公元前770年—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春秋时期玉编钟一套         其用玉质量上乘,玉色自然,布满岁月痕迹,琢磨精美,细致入微,线条婉转自如,极为俊秀,古朴中高尚大器,编钟的出现正是礼乐制度下的产物,它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无上权力的体现,此套编钟,规格之高,制作之精,用玉之巧,实为难得的一件玉器珍品。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